
即墨柳腔艺术家名单介绍,即墨柳腔艺术家名单介绍图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即墨柳腔艺术家名单介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即墨柳腔艺术家名单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即墨柳腔名角?
1950年10月,在市文联帮助下,以原柳腔顺德班艺人为基础,成立了金星柳腔剧团,主要演员有宋洵光(团长)、张秀云(副团长)、张喜云、刘淑琴、管秀兰、李玉莲、范友山、赵敬文、袁秀莲等。
青岛人民也为青岛市柳腔剧团评出了五大头牌,那就是“二张宋管刘”,即张秀云、张喜云、宋洵光、管秀兰、刘淑琴。
柳腔形成于即墨西部大沽河流域,在山东半岛广泛流传,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系由民间说唱“本肘鼓”演变而成,早期没有曲谱,使用“溜腔”演唱,后即以同音的“柳”字代替“溜”,称为“柳腔”。
一,张秀云,青岛市柳腔剧团副团长,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1928年生人,舞台生涯的磨炼,生活环境的影响,她对柳腔的爱好逐渐加深,对戏曲的知识逐渐拓宽,在演唱柳腔中的“悲宫”时巧妙地运用了评剧“悲调”中的精典之处,形成她独创的特点。在“大悲宫”唱腔中运用大量的滑音,使整个“悲调”旋律凄楚哀怨,缠绵悱恻,充分表现人物泣不成声的悲切心情。张秀云凭借她那得天独厚的甜美而浑厚的嗓音,代表剧目有《寻儿记》、《西京》、《北京》、《观灯》、《谢瑶环》、《朝阳沟》等。
二,袁玲与柳腔结缘40余年,经过了柳腔高峰期的弘扬、低谷时的坚守、恢复时的传承,袁玲见证了柳腔发展的起起伏伏,并担起传承人的职责。
即墨柳腔传承几百年集聚了很多名角,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上述二人。
柳鹏是平调还是高腔?
平调。柳腔初期的演唱形式简单,所用的乐器也只有一只手锣,一只手鼓和一支竹板。
后来受“四弦小调”的影响,开始***用“四弦胡琴儿”伴奏。初用弦乐时,拉与唱不相协调,艺人们就配合着往上溜,因此,被戏称为“溜腔”,后来艺人们觉得不雅,就借用同音字,定名为“柳腔”。柳腔剧目内容多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汉族传统民间故事,对白运用即墨方言,曲调有欢调、悲调、垛板、慢板、数板、南锣、娃娃腔等板式。唱腔委婉细腻,语言风趣,表演朴实,有着地方色彩和乡土生活气息。表演时配以“四弦胡琴儿”曲调的伴奏下,以及柳腔特有的向上翻高8度或6度的尾音“勾勾腔”。
即墨柳腔西京是哪年拍的?
即墨柳腔西京是1959年拍的,即墨柳腔作为一种地方戏曲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包括《西京》在内的众多经典剧目。
什么由民间说唱本肘鼓骨演变而成?
墨柳腔,一个比较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
它始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从山东境内广泛流传的“本肘鼓”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源于即墨西部的沽河流域,流传于胶东地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受水旱虫灾侵袭,即墨以西各县的民众背井离乡,来即墨乞讨者甚多。他们乞讨时演唱的家乡小调,被当地群众称“周姑子”,也称“肘鼓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即墨柳腔艺术家名单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即墨柳腔艺术家名单介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ma3dproducts.com/post/46901.html发布于 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