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枝艺术家作品介绍,树枝艺术家作品介绍图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树枝艺术家作品介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树枝艺术家作品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被哪些雕塑作品震撼过?
El Oso y el Madrono
"1967年放置在广场上的雕塑,站立拥抱着野草莓树干的一只熊,栩栩如生"
到访太阳神广场,一定会跟马德里的市徽"熊与野草莓树雕塑"拍照。自1967年放置在广场上的雕塑,站立拥抱着野草莓树干的一只熊,栩栩如生。
太阳门广场(Puerta del Sol)座落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的中心位置,呈半圆形;周围的10条街道以广场为圆心呈放射状向外延伸。这是在网络下载的太阳门广场航拍图片。
太阳门原来是马德里市老城墙的一座城门,修筑于15世纪。由于这座门楼面向太阳升起的东方,所以取名为太阳门。后来由于城市扩大的需要,城墙在1570 年被拆除而建成现在的广场,并用太阳门命名这个广场。
这是太阳门广场中的草莓树熊雕塑,它是马德里的标志。
导游告诉我们,这个雕塑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很早很早以前,一个男孩出门玩耍时遭遇棕熊,他急中生智,迅速爬上一颗草莓树以躲避熊的袭击。就在那只熊准备攀爬草莓树时,寻子心切的妈妈走到树的附近,却没有发现身后的棕熊。情急之下,男孩大喊“mad rid! mad rid!”(西班牙语的原意是:妈妈,快跑!妈妈,快跑!)。他的喊声引来了猎人,保护了妈妈。为了纪念他的勇敢和机智,人们将他向妈妈呼喊所使用的两个词连在一起,作为这个城市的名字——Madrid(马德里),草莓树熊也因此成为马德里市徽的图案。
马德里市街道路标上的市徽图案。
太阳门广场的交通便利,多条路线的公交线路都经过这里。这个菠萝形状的玻璃房子是广场中的地铁站
雕塑大师亨利.摩尔,他的卧像和人体,充满了内在的生命力,令人震撼!
亨利·摩尔,英国最知名、最重要的雕塑***,他的作品一如他的气质——温和而简洁,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作为当代最著名的雕塑家,亨利·摩尔在晚年又获得了牛津、哈佛、剑桥等大学的名誉学位和英国最高级的功勋勋章。
亨利·摩尔虽然是个英国人,但他的雕塑艺术却超越了自己的国籍,他用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把他的雕塑作品置放在东方民族的艺术土壤上,竟会如此和谐!他用他的奇思妙想和鬼斧神工,给观赏者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而且充满哲理和思想内涵!
卧像或者斜倚的人体是亨利.摩尔雕塑创作的三大题材之一,这些雕塑作品都表现出一种巨大的生命力和内在的张力,这与艺术家对自然的感悟和艺术根基是分不开的!他的那些安置在大自然中斜倚的人体姿势,竟然与周围的山峦沟壑的外形有着惊人的相似!还有他那些斜躺的女人体,裸而没有一点色!
摩尔认为创作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只有不断地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才能保持新鲜感,创造出更多有生命力和超现实的雕塑作品!
关于神话故事、自由、呼吁和平的雕塑。
(1)拉奥孔与儿子们
出现在《荷马史诗》中拉奥孔,因识破了特洛伊城外放置的木马诡计,被雅典娜派出海蛇绞杀了他和他的儿子。特洛***以为这是上天对他胡乱说话的惩罚,将这巨大的木马拖进了城中,最终希腊人的木马计得以成功。
这尊著名的大理石雕刻《拉奥孔与儿子们》描绘了拉奥孔之死,现放置于梵蒂冈博物馆。该雕像在1506年发现时少了一只右臂,当时的教皇没有听取米开朗琪罗的意见,执意将残缺的右臂修复成朝天伸直的样子。后来一位考古学家发现了丢失的右臂,梵蒂冈博物馆于1957年将这只右臂又装回了雕塑,而这正好实证了当年米开朗琪罗的观点——由于遭受痛苦,拉奥孔的右臂应该是往回折。
(2)自由女神像
雕塑作品由于材料的限制,大多数都是硬朗的感觉,要说给我触动最大的雕塑作品,就是能把大理石雕出肌肤质感的贝尼尼的雕塑作品。
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1598-1680)。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巴洛克艺术之父,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
贝尼尼的作品遍及罗马城。——他对罗马城,不是贡献巨大,而是再造了罗马。被称为上帝亲吻过的天才翘楚,让冰冷的石料展现出世俗的戏剧性。
多才多艺的贝尼尼,被同代人评价,拥有如伟大变形者一般的天赐技艺,他的雕塑作品有何过人之处?
1.直观视觉冲击——让坚硬冰冷的石材变得柔软,富有弹性。
贝尼尼最富盛名的代表作,年仅23岁完成的《被劫持的普洛舍宾娜》,即使从平面的照片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人物皮肤肌理拥有的弹性,充满了生命力。
甚至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少女的无助——脸颊的泪水,以及因外力下陷的少女肌肤。
这是贝尼尼最直观的特色,他刻凿的人物充满了生命力,少女的躯体甚至还带有娇嫩的原始诱惑。
再来看贝尼尼的另一件作品《阿波罗与达芙妮》,是最值得驻足观望的。
1622年至1625年间,贝尼尼创作了一组名为《阿波罗与达芙妮》的雕像,在这件作品的创作中,贝尼尼大胆地将文艺复兴时期对于古典主题的崇敬与当时潮流所高扬的现实经验结合在一起,使这一表现青春魅力的作品中充满了紧张的运动与***。
“近代的米开朗琪罗”——罗丹
法兰西的雕塑,在十八世纪就已经很兴盛了,罗丹(1840——1917)的出现更使法国的雕塑在继承前期的成就和传统的基础上走上极盛的时代。他是近代雕塑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曾被人们誉为“近代的米开朗琪罗”。
罗丹的雕塑有很强的表现力,同时富于个性,他雕塑的《青铜时代》,以极其准确的人体造型,轰动当时巴黎艺坛。有人甚至因此指控他是在死人的身上用石膏翻摹下来的,要对他进行***。
1880年起他以二十多年的心血,精心创作了著名雕塑《地狱之门》,表现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巨著《神曲》。《地狱之门》是为巴黎艺术博物馆设计制作的大门装饰艺术,共有二百个人物。整个雕塑分三部分,门楣的顶部雕着三个男子,称为“影子”。中间一个坐着的、十分坚实的人体,即著名的《思想者》。众多的人物都有生动的姿态和不同的神情,具有“力”和“美”的感人力量。
罗丹创作的纪念性群雕《加莱义民》,也是他的重要代表作。此外,他还制作了许多日常生活题材的和抒情的作品,如《沉思》、《三个***》、《梳洗的维纳斯》等,非常生动,很有情趣,给人以美的感受。他还雕塑不少肖像作品,《巴尔扎克》是他晚期豪放、浪漫风格的代表。
罗丹是法国具有新的艺术创造精神的雕塑家,因此曾受到官方学院派的排斥和抨击,但是在1900年当罗丹六十岁寿辰时,在***的许可和朋友的赞助下,于巴黎展出了他毕生的雕塑170件,获得世界艺术界的高度评价。现在,他的作品大多为巴黎罗丹博物馆所收藏。罗丹还著有《艺术论》,这是研究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很重要的资料。他的作品对欧洲各国的雕塑家有普遍的影响。
法国写实画家柯罗的油画《蒙特枫丹的回忆》有怎样的画风特色?
柯罗(CorotCamille,1796~1875),法国画家,出生于巴黎,早年师从古典派画家贝尔坦,因学业的优秀而获奖金,到罗马[_a***_],在那里住了七八年。回国后在巴比松村附近的枫丹白露森林画了很多风景。
《蒙特枫丹的回忆》这幅画给人的第一眼感觉就是回忆了,带着甜蜜,还有被时光冲刷过的模样!薄薄的色彩像水墨画一样被柯罗处理的仿佛氤氲开来。朦胧的天色,淡淡的白雾飘荡在林间和湖面上,隔着时光你都能感觉到那湿润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画面被一棵秀美的古树,像少女伸懒腰一样占据了三分之二,枝繁叶茂,昭示着蓬勃的生命力,面对着这样一棵颇具风情如舞者一样的树很难让观者不懂欣赏之心。和古树迎面相对的是一棵瘦骨嶙峋的枯树只剩下枝条,占据画面很小一角看起来分外凄凉却巧妙的平衡了画面的构图。枯树和大树仿佛随着一阵晨风一起摇摆,仿佛在互动一样,远处湖泊,山峦,树影皆朦胧可见,恍如仙境。枯树上生长了许多木耳,树下穿着红裙的妇人,正在带着两个孩子在***集枯树上生长的木耳,夫人仰头抬臂,孩子一接一捡,为此地自然风景添足了人间见烟火之气。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整个画面并不是很复杂,却充满诗歌一般的韵律和节奏,从枝枝叶叶中好似能听见悠扬的歌声和甜蜜的回忆。
柯罗(1796—1875)法国写实主义画家,也是杰出风景画的现实主义画家。他是法国风景画从传统的历史风景过渡到现实主义风景画的代表人物。他曾三次游学意大利,并遍游法国的山川河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等自然景观,创作出一批继承传统又出新意的风景画和人物画。
一、法国写实画家柯罗的油画作品《蒙特枫丹的回忆》,描绘了巴黎北部附近的蒙特枫丹清澈湖水和绿色森林等景色,充满着诗情画意审美境界。表达了柯罗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个性风格对自然风景情有独衷的审美理想。
二、柯罗的代表油画作品《蒙特枫丹的回忆》,表现出蒙特枫丹的清晨雾初开,绿色林地和湖面温暖而湿润的情景画面。有些倾斜的枯老树木,与湖边一棵小树遥相呼应,保持了画面的平衡感。透过薄雾的阳光点点洒在湖面上,草地上的小花正在吐露菁华。
三、在这幅油画作品中,一位身着红裙的女子正抬头扬臂***摘树上的菌菇。树下两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一个在告诉女子她发现的菌菇,一个在低头***摘地上野花的场景。衬托出这幅油画作品更有生活气息,红色的裙子起着活跃画面和强调效果的作用,整幅画面犹如一首温柔婉转的散文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树枝艺术家作品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树枝艺术家作品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ma3dproducts.com/post/10916.html发布于 2024-03-30